// //
省重点实验室  >  正文
研究方向一棉花病虫害防治
2017-08-22 17:48  

加强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对于保障我国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在棉花害虫控制方面以有自主产权的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为目标,以新技术研发应用为动力,以产品技术为载体,建设技术集成体系和产业化运行体系,培养棉花害虫控制科技人才,整体带动我省棉花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为棉花产业及农田生态环保事业保驾护航。

1. 棉花害虫的监测和预警技术研究:研究气候环境、作物栽培与种植方式、害虫对杀虫剂和抗虫作物品种抗性演化等因素对其种群时空动态的协同调节作用。应用地理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估系统、卫星和航空遥感、昆虫雷达监测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已建成的全国病虫监测网络,建立大区域棉花病虫害发生监测与中长期预警系统,使我国病虫害监测预测覆盖面及发生趋势分析水平与气象预报工作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害虫灾变预报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2. 转基因抗虫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明确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规律和主要病害发生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转基因棉田棉花病虫害配套防治技术;监测及预测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抗性动态,制定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抗性的治理对策,以达到延长抗虫棉寿命、充分发挥抗虫棉作用的目的。

3. 研发新型生物农药,提高防治害虫的水平:生物农药的实施有利于棉花产品增产和降低农药残留。本研究项目产品植物源农药苦参碱、苦皮藤等,可以用于替代部分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产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药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对农药产业的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棉花害虫抗药性产生及演化机理:研究主要棉花害虫如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产生抗药性的生理生化、行为和分子遗传学机理,研究抗性形成与农药化学结构及害虫受体的关系。明确害虫抗药性的遗传方式、群体遗传动态以及种群迁移和防治措施对田间抗性演化的影响,为抗性治理对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5. 转基因棉田生物群落的演替及生物多样性与棉花害虫灾变的关系: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及耕作栽培制度、转基因棉种类、生态条件和农药对生物群落演替的调节作用及生物多样性与棉花害虫灾变的关系。本研究方向以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花、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转基因抗病棉花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棉为对照,研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中弹尾纲动物系统学和生物学影响,并以白符跳为指示生物,评估转基因棉花的环境风险,研究转基因棉花对弹尾纲昆虫安全评价技术。

关闭窗口